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财政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关于攀枝花市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攀枝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刘元海

来源:攀枝花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0-01-21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按照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围绕两城建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增进企业发展动能,大力强化财政民生保障,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在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征收,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629,645万元,为预算的101.6%,同口径增长6.7%;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71,736万元,为预算的100.3%,同口径增长5.4%

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做大支出规模。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0,420万元,完成预算的95.4%,年终结存65,906万元,其中: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099万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54,807万元;市本级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962万元,完成预算的94%,年终结存36,747万元,其中: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36万元、因项目跨年实施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36,011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431,621万元,为预算的103.2%,下降2.8%;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在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努力仍然完成了目标任务,实现收入106,934万元,为预算的100%

按照统筹四本预算和地方政府债券管理的相关要求,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543,372万元,完成预算的98.6%,年终结存7,872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131,440万元,完成预算的95.7%,年终结存5,85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2,110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93%;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实现760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20.6%

继续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衔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后,加上级补助,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5,07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53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实现299,924万元,为预算的100%,增长6.9%。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61,458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加上年结余182,08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20,546万元。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2019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主动适应监督重点的转换,加强与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衔接,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听取吸纳宝贵意见,不断提高财政的法制化水平。

1.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注重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从加力、提效两个层面,增强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加力方面,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主要包括:降低增值税税率并实施留抵退税、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全年为实体经济注入了289,885万元的税费减免红利。同时,加大争取资金和政策的力度,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全市争取上级各类资金1,572,868万元,尤其是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86,776万元的到位,有效支持了生态环保、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在提效方面,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实中央压减一般性支出的要求,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民本的保障和重点项目的推进;坚持有保有压,财政支出结构持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依规合理变现国有资产资源,全市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121,166万元;以预算绩效管理为着力点,通过开展事前评估、中期评价、绩效考评和结果运用,推动资金使用绩效的提高和财政支出进度的加快,2019年市县(区)两级对92个专项资金(单位)进行了绩效评价,并选取了卫生、扶贫、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共计34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报送同级人大常委会参阅。

2.围绕地方特色优势,支持两城建设。

坚决贯彻《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决定》,采取财政体制、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等举措,立体式支持两城发展。

在财政体制上,对钒钛高新区继续执行新一轮财政体制政策,并扩大其财政自主权,增强统筹能力;对花城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税费,科学建立市以下共享机制,并将花城新区管委会及下属事业单位的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

在政策支撑上,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全力支持营商环境的优化,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入驻两城创业发展;制定出台新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城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实施钒钛产业领军人才集聚攻关计划,对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实行更大力度的激励奖补;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资金奖补政策,吸引更多的各类人才到两城安家落户。

在资金保障上,大力支持火车南站、市政务服务中心、花城新区医院、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推动了两城的产城一体化进程;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钒钛产业、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予以支持,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在两城建设中的投入力度,支持做好土地储备,为两城拓展提供空间,为市场主体引进创造最优的硬环境

3.紧贴群众实际需求,支持民生持续改善。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生纳入优先保障序列,始终保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65%以上。

聚焦全市群众期盼的47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投入目标,重点支持了困难学生就学、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厕革命、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体育场馆和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等,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聚焦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发放,加强政策宣传,构建了以一张卡片、一个系统、一套制度、一个云端为载体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发放平台,囊括了89项补贴项目,并已正式上线运行,将补贴资金19,821万元直接发放到城乡居民手中,把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落到了实处。

聚焦脱贫攻坚如期实现,市县(区)两级财政开设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建立扶贫资金调度绿色通道,并实行专账管理、专账拨付、专账核算。同时,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实时跟踪资金流向,加快资金执行进度,保障了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

4.增强财政内生动力,支持财经良性互动。

强化财政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大力实施市县(区)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方面73项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各项改革的集成效应,最大程度挖掘财政改革在保障财政稳健运行中的潜能,让改革红利得到有效释放。

牢牢守住债务防控底线,依法依规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将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规定限额内。积极化解政府存量债务,市县(区)两级筹集还本付息资金121,714万元,保障了政府债务的正常链接。统筹政府中长期支出责任,开展了专项清理甄别工作,分类予以处置,避免了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加强财政与其他改革的协调推进,主要包括:支持全市机构改革,及时安排新组建部门开办及筹建经费,认真做好相关部门预算划转工作,推动了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支持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制定相关财政配套政策,保障了改革的正常需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政策研究,夯实自身基础,米易县、仁和区在全省考核中,分获县域经济先进县和进步县,共获得省级激励奖补资金8,000万元。

(三)全市一般公共预算重点支出情况。

全市实现教育支出271,20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92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336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48,79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2,04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5,936万元,农林水支出142,325万元,交通运输支出40,165万元,推进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五大区域高地”建设。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0年的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资金保障,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2020年收入和支出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40,700万元,同口径增长5%。加上级补助、省财政提前通知的2020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调入资金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1,032,947万元。收入总量扣除上解上级支出84,617万元、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29,321万元和援助其他地区支出3,100万元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15,909万元。

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73,000万元,同口径增长5.5%。加上级补助、省财政提前通知的2020年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级上解收入和调入资金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586,499万元。收入总量扣除上解上级支出73,577万元、补助下级支出109,385万元、安排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15,265万元和援助其他地区支出3,100万元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85,172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491,592万元,增长13.9%。加上级补助后,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493,480万元。调出59,000万元到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35,074万元后,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399,406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92,500万元,增长80%。加上级补助后,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192,972万元。调出30,000万元到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11,312万元后,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51,660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2,685万元,增长27.3%,调出1,945万元到一般公共预算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为740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000万元,增长31.6%,调出500万元到一般公共预算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0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89,234万元,下降3.6%。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83,495万元,加上年结余220,546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26,285万元。

(二)市本级重点支出安排。

在合理安排机关事业单位运转类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的基础上,2020年市本级用于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的重点支出情况是:

1.安排产业发展资金24,058万元,主要围绕“两城”建设需要,支持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战略投资,加快推进“创新基地”“总部基地”“数字经济港”建设;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知名企业入驻攀枝花;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及农业应急需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落实各类人才引进政策,发挥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全力推动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

2.教育支出78,857万元,主要用于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的财政支持教育发展政策;全力支持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高考综合改革、集团化办学、新建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教育高地。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7,376万元,主要用于兑现养老保险政策以及参保人员缴费补贴;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高龄和长寿老人津贴、优抚对象补助、残疾人补贴等财政扶助政策;继续完善就业创业体系,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人口聚集效应,带动城市化进程。

4.卫生健康支出24,177万元,主要用于继续巩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保障等成果;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重点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综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科技文旅支出16,387万元,主要用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障村村通、文化下乡、文体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等民生政策落实;支持开展重大文化旅游活动、体育赛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6.城市建设管理支出109,603万元,主要用于落实棚户区改造支出责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加快警示教育基地、应急联动中心、智慧公安等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7.交通运输支出29,599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攀大(大理)高速(四川境)、G4216沿江高速等项目建设,落实攀枝花至主要中心城市的航线补贴政策,畅通空中走廊;推进“两城”骨架路网、国省干线大中修、道路安全护栏、农村交通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交通制约瓶颈,为提升攀枝花的营商环境创造条件。

8.节能环保支出5,122万元,主要围绕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治理,推进主体生态功能区项目实施;支持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矿山地质恢复和综合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9.安排市本级预备费4,000万元,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因突发自然灾害等形成的新增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市本级财政重点支出安排,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以上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查批准。同时,所有市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已报送大会,请予审查。

(三)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将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以及市委两城建设的各项部署,把完善财政运行制度机制、增强财政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助力城市转型发展。全年主要做好四方面的重点工作:

1.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预算目标实现。

始终把组织财政收入、增强保障能力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分三个层面抓好抓实,千方百计保证年初收入预算的实现。抓好政策层面的增收。资源税法从2020年正式实施,钒、钛等资源税税率的合理确定,将提高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消费税改革也将实质性的启动,后移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为地方财政拓展了税源。抓好经济层面的增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和两城建设,使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投资拉动和企业效益的后发优势逐步彰显,市县(区)两级财政将因势利导,把这些后发优势转化为财政的现实增收。抓好管理层面的增收。在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及时组织税收和非税收入入库,同时,深挖收入潜力,大力做好土地运营,进一步盘活各类资产资源,确保实现全年的收入预期。

2.持续优化支出结构,满足民生民本需要。

坚持民生支出导向,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办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确定的民生实事。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协调,完善民生支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民生支出政策评估,提高支出政策有效性,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巩固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成果,不断扩大政策覆盖面,将符合要求的补贴项目全部纳入发放范围,进一步筑牢一卡通发放制度体系。通过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市县(区)财政投入、用好用活四项扶贫基金等方式,支持凉山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以及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完善扶贫资金专项库款保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继续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调整调优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增强财政资金和政策的精准性,落实好中央、省一般性支出压减政策,严控三公经费,把钱花在刀刃上,同时,严格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将节省的资金用于保障市委重大决策的落实。

3.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社会资本投向,以两城建设为重点,全方位争取各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渠道筹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全力推动攀枝花高质量发展。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实现“7+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推手,以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加群众的可支配收入。支持乡村治理,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抓好河(湖)长制、生态治理等重点工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支持钒钛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用好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发展基金,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使钒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整个产业齐步腾飞,推动两城加快发展。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规划,筛选储备一批优质项目,争取纳入省级新增债券支持范围,推动全市基础设施、经营性项目的建设。

支持现代服务业的提升,瞄准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养老服务、教育卫生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具有地方优势的农文旅融合产业,综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资源配置方式,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4.继续深化财税改革,构建现代财政制度。

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要求,发挥财政制度在治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坚定不移的推动财税改革向纵深发展。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结合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加大乡镇(街道)、村社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健全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补齐预算绩效改革短板,更加注重评价结果运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改进预算控制方式,硬化预算约束,增强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统筹协调性;继续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多元化。

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紧跟上级税制改革统一进程,全力做好资源税和消费税改革前后衔接工作,在保障市场主体享受税制改革红利的同时,合理推动市以下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市以下转移支付办法,增强县(区)在资金使用上的统筹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民生政策和重点支出政策的落实。

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完善财税法规制度体系,依法规范理财行为。继续贯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财政风险防范方案,系统性提升对各类风险的综合防控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落实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使国有资产更好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造福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