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财政局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封面故事 | 四川攀枝花: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粮仓”

来源:《中国财政》     发布时间:2023-08-25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平原,涉及攀枝花市和凉山州11个县(市、区),这里土地资源丰富、种植资源良好、特色产业突出,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劲,是名副其实的“天府第二粮仓”。攀枝花是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的主战场之一,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对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尤为重要。

  

攀枝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石磊 摄 

  全力筹集资金,支持“天府第二粮仓”建设

  攀枝花市财政局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健全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确保农业农村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投入农业农村资金22.98亿元,较上年增长1.1%;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8.97亿元,较上年增长1.4%。积极争取“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天府粮仓”建设资金,加大对粮食产业支持力度,实现财政支持“天府第二粮仓”建设投入稳步增长,确保纳入《攀枝花市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粮仓”行动方案》的重点建设任务落实到位,助力“天府第二粮仓”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筑牢粮食安全基础

  攀枝花市财政局树立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必先建好良田的理念,加大农田建设投入力度,确保新建高标准农田财政实际投入每亩不低于3000元。“十四五”以来,投入5.5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6.9万亩;筹集资金0.45亿元支持建成2个省五星级园区、1个省三星级园区、12个市级园区、14个县级园区,形成米易县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仁和区“鱼稻共生·粮菜果”示范基地和盐边县北部“稻粮菜”融合示范区等多层次多类型园区体系;逐步优化农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粮食利益补偿机制,及时兑现耕地地力补贴、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共1.79亿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增。加大实地调研指导力度,实施定期通报等措施,大幅提升三大主粮投保覆盖率,2022年全市三大主粮参保面积43.4万亩,保险覆盖率达80%,财政承担保费占比达75%。

攀枝花市米易县丙谷镇“水稻+蔬菜”现代农业园区 石磊 摄

  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农业质效和安全

  “十四五”以来,攀枝花市财政局围绕“两区三地一粮仓一门户”定位和现代农业“4+1”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安排0.6亿元支持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集成并推广应用产业配套技术100余项,培育大豆、玉米、蔬菜、食用菌、绿肥、畜禽新品种26个,制定涉农地方标准80余项。加快推进喜温蔬菜南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粮食新品种繁育,引进袁隆平科研团队,开展第三代杂交水稻超高产攻关,连续2年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大力实施工厂化育苗,每年为稻、蔬、烟等产业提供优质种苗2亿余株,全市良种覆盖率96%以上。支持市属科研机构加强与中国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中国热科院攀枝花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攀西分院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总结推广区域机械化生产模式和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机械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

  加快实施“三结合”项目,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攀枝花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加快“水资源配置+仁和抽水蓄能电站+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结合”项目将攀枝花现有的平地水库、跃进水库、胜利水库、大竹河水库串珠联线成网,实现“高水高用、中水中用、低水低用”,项目涉及全市20%国土空间,覆盖70%的人口,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清洁能源供给,助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积极争取“向水要地”一般债券项目资金1.67亿元,助力安宁河流域打造“天府第二粮仓”。大力推进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全力提升耕地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建成水利工程41661处,水利工程总蓄引提能力1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81万亩,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2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

  推广“粮经复合”模式,保障粮食安全和助农增收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扛稳“米袋子”、丰富“菜篮子”、鼓起“钱袋子”,攀枝花市财政局加大统筹力度,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基本建设、商务流通、科技专项等有效聚合财政资金,通过组织“惠农担·粮油贷”、落实贷款贴息、实施特色农业保险等有效聚合金融资本,通过在水利设施、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中采用PPP模式聚合社会资本,重点支持粮经复合发展区域的产业、基础设施、集体经济、科技创新等项目,大力推广高效合理密植种植和稻菜轮作、粮经多熟、林下间套作粮经复合模式,已建成稻菜轮作粮经复合基地10万亩,年产蔬菜45.6万吨、优质稻谷6万吨,每亩耕地可产出“两千斤稻谷+两万斤蔬菜”,亩均收入达3万元。同时支持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教学”“农业+休闲”等融合发展模式,发展和完善稻田摸鱼节、芒果采摘节等农业特色节庆活动,建成鱼米阳光度假基地、阿署达、昔格达等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建成一批农耕文化体验场所。

  

原载《中国财政》2023年第16期

审核: 阚忠钰   责任编辑: 余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