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财政局

家风故事:江西德安义门陈的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1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家风故事:

家秉三尺法 官省五条刑

——江西德安义门陈的家风故事

 

在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有一个依山傍水、古朴幽静的村落,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陈姓人士前来寻根问祖。这里就是义门村,是名满华夏的江州义门陈。

义门陈有许多广为传颂的楹联,其中刑杖厅门前的楹联“家秉三尺法,官省五条刑”,则是义门陈严以持家的具体体现。楹联意为,秉持严格的规矩管理家族,就省得动用官家的笞刑、杖刑等五种刑罚。陈家所秉持的规矩,指的是《义门家法三十三条》《家训十六条》和《家范十二则》。这些家规家训,既有推功任能、惩恶劝善的条规,又有忠义孝悌、礼仪廉耻的训诫,是义门陈治家兴家的根本。时至今日,义门陈的这些家风家训,依然影响着千万个陈氏后人。

以法齐家 禁绝非为

义门陈始于唐朝开元年间。始祖陈旺,字天相,极其聪慧,少年得志,荣登进士及第,敕授承议郎,后来任江州牧,管理一方州县。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陈旺在艾草坪(当时称常乐里永清村,现在称车桥镇义门村)设立官庄,称作义门庄。自此以后,陈旺后人连续五代进士及第,且均位列国公,义门陈逐步繁荣兴旺。

随着家族日益壮大,人口不断增多,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意识到,家族要想持续保持兴旺,就必须加强对族人的管理。在总结先辈治家经验的基础上,陈崇不断完善家法家规,主持制定了《义门家法三十三条》《家训十六条》和《家范十二则》,全面具体地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为保证家规家训得到切实执行,陈崇专门建了一个执行家法的场所——刑杖厅,并将“家严三尺法,官省五条刑”作为厅联,以“惩过”为横额,表明“凡弟子有过,必受家法严惩”的决心。

刑杖厅建成不久,义门陈一处田庄的庄首陈魁,从家族库司领了三十两库银到江州去办事。办完事后,陈魁看到一伙人在赌博,一时手痒就拿出剩下的三两银子跟着一起赌。谁知第一次赌博的陈魁竟然运气极好,不到一个时辰就赢了三十五两。回到家后,他将赢来的三十五两银子和剩余的三两库银一并缴还了库司。没过多久,家长陈崇查检田庄账册时发现了这一问题。赌博是义门陈家规中明确要求禁止的,即使没有把赢来的钱纳入私囊也不被允许。第二天,邀请族中的长辈、各田庄的庄首到刑杖厅后,陈崇便命令庄丁把陈魁反扣双手绑进来受罚。当着众人的面,陈崇命人拿出《家法三十三条》读道,根据家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不遵家法,不从家长令妄作是非,逐诸赌赙(通“博”)斗争伤损者,各决杖一十五下,剥落衣妆归役一年,改则复之”。念在陈魁初犯家法,且未将不义之财收入私囊,为警效尤,行杖一十五下。说罢,就令人拿来“竹杠子”执行了家法。打过之后,陈崇问陈魁“你服也不服?”陈魁说:“官法如雷,家法如炉,陈魁一时鬼迷心窍,今日领教了,下次不敢。”此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使义门陈的子弟都知道家法森严,刑罚无情,再也不敢轻易违背。

至公无私 彰显大义

自盛唐开始,义门陈就以义治家,以义传家,家族出现了尊老爱幼、夫妻不离不弃、兄弟妯娌不争不妨、邻巷里陌不吵不闹的和谐景象。

有一次,宋真宗诏见义门陈的家长陈延尝,问其家况,陈延尝回答说:“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一十五代未分居,农夫不怨耕田苦。”意思是他们家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聚族为家,以农耕为乐。宋真宗似有不解,问:“子不识母,人生不孝,岂能称义?”陈延尝解释道,义门陈人无论谁家出生了小孩,都集中起来哺育,婴儿饿了,无论谁家的奶母只要碰上了,就会自觉给孩子喂奶。婴儿断奶后,又统一教他们吃饭,在陈氏家族内用餐,有老年席、成年席,学童席和幼儿席。孩子们在幼儿席吃饭长大,有吃的,有玩的,其乐融融,乐不思母,也在情理中。

义之所至则忧国忧民。至公无私,也是义门陈家规家训的核心内涵。宋天圣年间,江州大旱,义门陈为了如数交纳国家的税赋,一门三千余口勒紧裤带,连续3个月靠饮菜羹汤充饥。朝廷得知这一情况后,深为感动,赐给其官粮三千石,以补食用不足。家长陈旭看到周边百姓有的连粥都喝不上,便向官府提出,只接受一半,腾出一半粮食用以救济周边困难百姓。皇帝赞曰:“诚哉义门也”。

在良好家规家训的熏陶下,江洲义门陈保持了长时间的兴旺发达。唐宋时期,义门陈创造了15代不分家、3900余人口330余年聚族而居、和谐共处的家族奇迹。唐中和四年,唐僖宗旌表“义门陈氏”,宋至道二年封义门陈氏为“天下第一家”。据史料记载,义门陈先后被唐、南唐、宋3个朝代9位帝王20余次旌表。

世代传承 历久弥新

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义门陈接到朝廷圣旨要求其分庄,并把族人迁往全国各地,以教化天下。接到圣旨后,义门陈当家人犯愁了,这家该怎么分呢?有人想了个办法,把一口大锅吊到祠堂的大梁上,让它自由落下,摔成几片就分成几庄。结果铁锅摔成了大小291块,于是义门陈3900余口就分成了291庄,迁往全国72个州郡的144个县。

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虽然义门陈由聚居一处变为散居全国各地,但这并未隔断其家风家训的传承。不论是在江州义门村,还是在全国各地的分庄,不少义门陈后人家里都悬挂着“家秉三尺法,官省五条刑”的楹联。这正是义门陈后辈牢记家规家训、赓续良好家风的最好证明。

漫漫的历史长河也未曾冲淡义门陈的家风。明朝时期,在外为官的义门陈后人陈质,年老后辞官回到义门村颐养天年。一日,陈质写字时看到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帽子歪了,还身穿奇装异服。于是,他就写下了四个字“大可不正”,并有意将“正”字歪写后问道:“我写的是几个字?”众人答:“四个字”。陈质指着那位戴歪帽子的年轻人问道:“这四个字组成两个字怎么读?”众人道:“奇歪”,那位年轻人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于是,陈质重新铺好纸张,笔走龙蛇地写下了:“奇服异器莫思玩好,钱财货利莫视泥沙”,并出钱安排人将此训语刻成一碑,立于饭堂,时时警戒陈氏子孙。

岁月如流,时间不居。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陈宝箴、陈寅恪、陈独秀等也都是义门陈迁到各地支系的后裔。这些人身上,义门陈优良家风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见。